一、团队介绍
(一) 团队研究方向
1. 振动能量收集器及自供电微纳多功能系统
研究高压电性生物材料以及高电荷密度、高耐久性摩擦薄膜材料的可控制备,探索材料组成和结构对能量转换的影响规律,阐释力电耦合与能量转换理论模型;结合微纳制造工艺,通过器件结构的设计与优化,开发可降解、柔性、及复合式的高功率密度多维度环境振动能量收集器。研究微能量管理、存储与传输关键技术,最终研制面向无线传感的自供电微纳多功能系统,实现在交通、医疗、制造等领域的实时监测、预警及主动式智能干预。
2. 压电电子学效应与器件
开发生长方向和极化方向可控的第三代半导体、二维材料、生物材料、铁电薄膜等高质量压电半导体材料,研究压电极化电荷和光电子对多种结区的界面载流子产生、传输、分离和复合的影响,结合理论计算建立应力/应变对半导体输出信号的精确调控系统,发展基于压电电子学效应的高灵敏度传感器、电子皮肤、电卡致冷、以及铁电移相器等器件,推动在军事、无线通信和传感、智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二) 团队成员构成
研究团队由具有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优秀学术背景和丰富科研经历的人员组成,现有教授2名,华山学者菁英副教授4人,副教授1人,华山学者准聘副教授2人,讲师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研究团队中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又有开拓创新的中年教师,是一个结构合理、具有合作精神、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在日常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团队注重探索现代化科学研究,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 团队成果
智能生物材料及应用团队聚焦基于智能生物材料的振动能量收集器、压电电子学效应与传感器件等方向的研究,目前课题组在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Nano Letter,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 Nano Energ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并建设有压电电子学前沿交叉研究中心和两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平台。
团队发表的代表性论文简介:
Science 303, 1348 (2004)
在极性纳米带的生长过程中,通过自发的自卷绕过程形成了单晶氧化锌纳米环。纳米结构是由长程静电相互作用引起的纳米带的圆形折叠形成的。纳米带逐圈缠绕形成了环。环之间的短程化学键构成了单晶结构。自卷曲是通过最小化极性电荷、表面积和弹性变形所贡献的能量来驱动。纳米带自卷曲形成的氧化锌纳米环可用于研究极性表面诱导生长过程和纳米器件。
Nat. Nanotechnol. 4, 34 (2009)
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传感、医学、国防技术和电子信息方面有应用前景,纳米发电机从环境收集能量,可用于对微纳设备提供动力。本文报道了一种柔性电源,它基于压电细丝的循环拉伸-释放,该细丝两端牢固地附着在金属电极上,封装在柔性衬底上,并且不涉及滑动接触。单根细丝以0.05-0.1%的应变反复拉伸和释放,产生的振荡输出电压高达50 mV,细丝的能量转换效率可高达6.8%。
Adv. Mater.31,1807481 (2019)
甘氨酸-色氨酸形成机械坚固(弹性模量高达24.0GPa)和热稳定性高达370°C的单斜晶体,该晶体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包括聚集诱导的蓝光发射和异常稳定的光致发光。此外,由于晶体的压电系数高达14.1pC N−1,器件的开路电压达到1.2V。这些发现证明了利用自组装肽制造集高结构稳定性、特定的光电子学和显著的能量获取性能于一体的生物集成微器件的可行性。
Nano Energy 9,106229 (2021)
我们报道了一种基于嵌入苯丙氨酸二肽微棒阵列的可降解压电纳米发电机。该器件的最大输出电压为1.78V,功率密度为1.56W m-3。器件在碱性溶液、酸性溶液和磷酸盐缓冲盐水溶液中25天后完全溶解。可降解的纳米发电机为瞬变电子供电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 团队人才培养情况
2018年成立以来团队已培养11名硕士生,毕业生前往航天研究所、中兴、中科芯等各大科研院所、企业就业,就业率100%。实验室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知识面宽广的全面发展型人才;积极开展和国内外其他高校或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定期派遣研究生或教师参加研究交流,拓展学术视野(现有一名博士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进行联合培养)。作为校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实验、办公环境和团队氛围,同时定期支持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素质拓展活动。
二、招生专业、层次、类型、方式
(一) 学术学位招生类型
1.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2. 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3. 方式:
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或全国统考,
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申请审核制。
(二) 专业学位招生类型
1. 专业:材料与化工
2. 层次:硕士研究生
3. 方式:免试推荐或全国统考。
三、适应报考的专业和招生人数
1. 适应报考的专业:材料、物理、生物专业
2. 招生人数:以研究生院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四、奖助学金
依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方案(试行)》文件规定,学校对录取为非定向的全日制在校博士生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及助教、助研、助管、学生辅导员岗位资助学生学习和生活,符合条件的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五、相关说明
团队联系人:杨如森
联系电话:17795931226
联系邮箱:rsyang@xidian.edu.cn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沣路兴隆段266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环球360娱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