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王中林院士返校记|为西电做力所能及之事

时间:2017-07-05 17:24

心怀感恩 为西电做力所能及之事

——校友王中林院士返校记

1982年,时年21岁的王中林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顺利毕业,随后飞往美国继续深造。

35年之后,王中林回到西电再次参加毕业典礼,却是以毕业生、学长、校友和学者身份,为台下6000余位毕业生寄语,与十八九岁的本科生座谈,接受母校的邀请担任名誉院长,为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毕业生授位,将他的研究成果讲给西电师生听。

以毕业生之名深情寄语

2017年6月25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新落成的体育馆内掌声雷动、笑语盈盈,身着灰色西装的王中林站在主席台上,以一位毕业35年的西电“过来人”身份,为台下的2017届毕业生们送上毕业寄语。

“做什么事情最强大的是你自己,信心从你的学业和知识而来,这就是你战胜一切困难的最大法宝。”王中林目光坚毅地说道。

王中林靠着由知识而来的“信心”,“千里走单骑”般地度过了最为孤独、艰难、不被认可的日子,经历了被完全否定、诋毁以及“我早就知道你会成功”的阶段。他告诫毕业生们,“在科研道路上、在社会上,你会历经很多的磨炼,不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

王中林说起一个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观点:“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他说:“你的未来既是建立在很多的努力上,也是‘巧合’上的。这个巧合是打引号的,不是我天天坐那等。天上掉馅饼,你还得站对了地方;站不对地方,馅饼掉地上,掉别人手里去了,掉的时候你得把手伸出来。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听到如此“别致”的解释,毕业生们愣了神,随即报以笑声与掌声,看来,他们认为这个“老观点”还是很受用。

在寄语的最后,王中林为即将奔向未来的毕业生们送出美好祝愿,也表达了他对西电学子的殷切期望。他说:“祝愿你们在未来的生活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希望大家在这新的时代,能够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环境下,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自己该做的贡献。”

以学长之名谆谆叮咛

6月25日上午10时20分,西电南校区G118报告厅内坐着40余位材料学院低年级本科生。每个人的脸上都难掩内心复杂的情绪,兴奋、紧张、期待,还有那么一丝小雀跃,像是在期待着某位“大咖”的到来。

10时37分,王中林在材料学院党委书记黄伟、院长秦勇、党委副书记韩卿的陪同下,迈着急切的脚步踏进报告厅。起立、鼓掌,原来学生们“翘首以盼”的“大咖”便是从刚才的毕业典礼上匆匆赶来的王中林学长。

同学们依次站起来,结合自己在西电的学习与生活经历,谈了他们在科研和学习中的困惑。同时,也希望这位材料学领域的“大学长”可以给出他们人生路上的建议。

对于学习与科研,王中林强调,要注重对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他表示,材料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要提高知识的宽度和深度,鼓励大家学习其他领域和专业的课程,开拓视野。同时,要提高写文章的功力,“没有过手,等于没有过脑”,把自己的想法用尽可能简单而清楚的语句表达出来,不仅是中文文章,英文文章的写作水平也需要刻苦训练。

对于未来的人生旅程,王中林说:“做人和做学问一样,要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不断用实践训练自己,形成自己的风格。”他语重心长地说:“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会有很多阴差阳错,但是,要记住‘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回应生活中的困难,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亦是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2015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万红凤同学在座谈会后说:“能与王院士这样面对面交流,心情很难描述。他很可亲,就像一位学长在为我们讲故事一样。最受启发的是他所说的‘never enough, never good enough’。”

6月25日下午4时,王中林出席了材料学院2017届毕业生授位仪式,并为学院每位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行拨穗礼。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姜琪还没从王中林给她拨穗的激动中缓过来,难掩高兴地说:“一个人如今的样子,正是这些年生活对你最好的印记。在王中林院士的身上,我似乎领略到了一个科学家所具有的诸多特质,有对待失败的理性、锲而不舍的执着,还有单枪匹马的勇气。王院士的成功,于我而言,是榜样,是激励,因为我懂得,为学正如撑上船,一蒿不可放缓。”

以校友之名勇担责任

6月25日下午3时,王中林参加了“西电-北京纳米能源所合作协议”签署暨材料学院名誉院长、首席科学家、学术委员会主任授聘仪式。党委书记、校长郑晓静院士出席会议。副校长郝跃院士宣读了对王中林的聘任文件。郑晓静为王中林佩戴校徽并颁发聘书。

郑晓静在讲话中表示,希望王中林能够发挥影响力,带领材料学院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发表高水平论文,不断提高材料学科学术影响力。她对王中林担任材料学院名誉院长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在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积极推动学校材料学科进入ESI前1%;二是希望在材料学院学科发展的进程中,争取将二级学科材料与化学提升到一级学科。

王中林对母校的信任、邀请及任命表示感谢。他说,作为西电的毕业生,为母校做得事情还太少,感谢西电提供了一个可以回报母校的机会。他说,作为材料学院名誉院长,将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利用北京纳米能源所这一平台,积极促成双方协作交流,定期组织材料学院师生到能源所交流、实践;二是进一步发挥个人学术、人脉资源,引进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凝聚国内外校友力量;三是积极带动学院青年教师,让先进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理念在西电开花结果。他表示,将尽自己最大努力,担起“把材料学院办好”的责任,与学校其他学院相互促进,为西电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最后,郑晓静和王中林分别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纳米能源所签署了合作协议。

材料学院青年教师刘菲说:“王院士受聘材料学院名誉院长必定会对学院今后的发展产生非常积极有益的影响。他必然会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开阔的视野对待学院今后的发展,为科研甚至是学院管理和建设带来新的理念;同时,和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家共事,我们学院师生的工作、科研、学习热情也必然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是学院无形的软实力的提升。”

以学者之名专业开讲

6月26日上午,西电“唐都大讲堂”开启仪式在南校区210报告厅举行。王中林以“从麦克斯韦位移电流到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系统和蓝色能源”为题,为在场300余名西电师生带来一场科学的饕餮盛宴。党委书记、校长郑晓静院士出席了报告会并为王中林颁发“唐都大讲堂”纪念杯。报告会由党委副书记龙建成主持。

报告中,王中林分享了团队发现和探索纳米能源这一全新研究领域的经历。在过去的十年里,王中林及其团队研发了纳米发电机,并用其来构建自驱动系统和主动式传感器。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压电效应和摩擦起电效应两种物理效应来收集小型机械能。他发现,麦克斯韦位移电流第二分量是纳米发电机的理论根基。纳米发电机将是麦克斯韦位移电流继电磁波理论和技术后在能源与传感方面的另一重大应用,有可能引领技术革新并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王中林介绍了纳米发电机的四种工作模式,相应的理论模型和计算,器件设计,以及它们在回收人体活动,震动,机械触发,轮胎转动,风、雨、水流等自然界所具有的动能中的广泛应用。他介绍了纳米发电机的三大应用方向:微纳能源、自驱动传感、蓝色能源,并辅以图片、视频等生动地展示了纳米发电机在移动/穿戴/柔式电子产品、生物医学器件、传感网络、物联网、环境保护和传感、基础设施检查和国防安全方面的应用。

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的青年教师雷毅敏在听完整场报告之后,不无感慨地表示:“找寻科研方向的基础和根本,并将科研工作落到实处,这就是王中林院士带给我非常重要的启示。王院士做科研的思路、理念和方法不仅开拓了我们青年教师的眼界,而且启迪着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